濮阳市历史大事记 1998年 1月23日—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来濮阳市慰问,向困难职工赠送了救济金和面粉、食用油等过节物品,视察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原油田部分单位。 3月23日 《河南日报》头版刊发了中共河南省委政研室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与实践》,介绍了濮阳市实施“形象工程”的情况。 3月28日 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何竹康来濮阳市考察,希望濮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4月20日 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开通便民服务热线电话——“老李热线”。老李即李全芳,中共党员,时任公用事业局生产调度科科长,负责热线的管理和指挥调度工作。他忠诚履职、爱岗奉献,在热线一干就是10年,直到2007年11月退休。他先后获得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到2012年底,“老李服务热线”共处置群众求助电话237703个,为群众义务上门维修166508户(次),回答咨询71195次,电话处置率及处置及时率100%,保持了98%以上的用户满意率,成为濮阳市乃至全国公用服务领域的一面旗帜。 4月22日 国家纺织工业局、河南省纺织工业厅、濮阳市人民政府共同在濮阳市三金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压绽仪式。它标志着全省纺织行业压锭工作从濮阳正式拉开序幕。 4月23日 中原石油勘探局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原油田划归南方集团(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6月9日 中共濮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专题研究濮阳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10日,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会议召开,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7月1日 濮阳市第三濮清南引黄补源工程开工。12月30日,一期工程竣工。一期工程从濮阳县的庆祖镇分水闸至清丰县王什乡顺河沟共38.2公里。2000年12月27日,输水干渠全线贯通,纵跨濮阳县、市区、清丰县、南乐县西部,全长112公里。2003年11月,第三濮清南(南乐县引黄入梁)面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共完成干渠11.6公里,2006年3月14日正式通水,解决了南乐县梁村乡4.2万人饮水及4.78万亩耕地灌溉问题。濮阳市先后建成的三条濮清南引黄补源工程,干渠总长250公里,设计总引水能力80立方米/秒,效益涉及濮阳、清丰、南乐、市区及滑县等四县一区近250万亩农田。 7月17日 全市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工作会议召开。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四荒”等开发性经营项目延长50年。 7月19日—20日 濮阳市沿黄3县遭受黄河洪涝灾害和风、雹、特大暴雨灾害。全市24万亩秋作物受灾,21万亩成灾,9万亩绝收,大风刮倒树木16.1万棵、通讯电力线杆2165根。受灾人口17.4万,成灾人口12.6万,直接损失1.2亿元。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生产救灾工作。 8月12日 濮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李贵重为主席。 8月13日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召开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争创文明城市动员大会。 8月18日 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在北京闭幕。濮阳麦秆画获金奖。 9月1日—2日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省政协主席林英海,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全书,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志斌率省民政厅、卫生厅、水利厅、黄委会、黄河河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濮阳市视察灾情,协调解决沿黄灾民生活和除涝中的困难。 9月28日—29日 濮阳军分区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张世军当选为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梁广双当选为军分区党委书记,王继烈当选为副书记。 10月15日—16日 全国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濮阳市举行。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厅(局)处长80多人参加会议。赵宝江说,濮阳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及发展的高度,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突破口,狠抓城市建设与管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短短3年时间,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又提出迈向文明城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建与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濮阳是我国内陆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典范。 10月19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观看濮阳杂技团表演,并致词祝贺。濮阳杂技团1996年1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签订了3年的演出合同,每年演出近3000场。 11月25日 中共濮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召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到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粮食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农业产业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要达到30%以上;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基本解决全市农村2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并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市农村形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法制健全和社会文明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