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历史大事记 1987年 1月3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批复意见:一、濮阳市是河南省为配合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利用而兴建的,城市建设要为油田生产和建设服务、为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服务,要发展成为一个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二、濮阳市1990年城市人口可控制在23万人,2000年控制在33万人左右。要节约用地。三、城市用水主要靠黄河取水,在制定远期供水方案时要合理开发水资源,抓好节约用水工作。市区地势平缓,城市防洪、排涝、排污规划要合理。四、市区可由老城区、中原区和新市区3片组成,制定分片详细规划,并立法管理建设。 1月12日—13日 中原油田工农共建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中原油区两省(河南、山东)七县区以及中原油田18个单位的316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共濮阳市委书记、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胡笑云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工农共建文明矿、文明村活动》报告。 1月31日—2月1日 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何竹康视察濮阳市和中原油田,慰问了中原油田工人,并到黄河背河洼地看望了灾民。 2月5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会议,25日,召开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大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精神,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月17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基础上,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组织部《关于领导班子年轻化几个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月1日 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管理的通告》。 3月9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深入进行农村改革,努力改变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水平,在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力争使乡镇企业有一个新的突破,使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有一个大发展。 3月19日 濮阳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批准了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濮阳市城市道路命名方案》。《方案》首次命名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 3月 濮阳市人民政府作出《濮阳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暂行规定》。 4月1日 濮阳市第一期引黄供水工程开工。该工程总投资8200万元,日供水能力6万吨。主项目之一濮阳老城西水坡调节池占地69万平方米,库容水量219万立方米。1989年3月31日峻工,开始向中原化肥厂和濮阳市城区居民供水。第二期工程1994年4月20日开工,1995年6月28日峻工,日供水能力增至9万立方米,解决了中原乙烯工程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4月14日—16日 中国共产党中原石油勘探局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405名代表参加。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原石油勘探局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4月19日—28日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王从吾视察濮阳市。王从吾先后参观了抗日战争时期直南特委所在地清丰县梁村和南乐县五花营、佛善村及郊区老城盐民斗争纪念地与御井、回銮碑等遗址遗迹,视察了中原油田和市区。 4月 濮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管理的暂行规定》。 5月1日—3日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段君毅来濮阳市视察。他指出,要坚持搞好农业,“服务油田,富裕农民”,促进中原油田的开发建设和濮阳市的经济振兴。 5月5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濮阳市撤销郊区恢复濮阳县的批复》。6月13日,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宣布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并将原市区所辖的城关镇划归濮阳县。原清河头乡划出的29个行政村,市区保留5个,其余24个划归城关镇管理。 5月18日—20日 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何竹康,省委副书记姚敏学,副省长胡悌云来濮阳市,先后察看了新市区、“大化”生产区建设工地,郊区的黄河背河洼地综合治理及全市小麦生长情况等。 5月18日—25日 国家石油部部长王涛视察濮阳市和中原油田,提出要本着先简后繁、先小后大、边生产边发展的原则,迅速兴建一批石油化学工业项目。 5月2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受中央军委委托来中原油田慰问演出。 6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赋诗《濮阳寄情》,并电传濮阳。诗曰:“滚滚黄河东流去,绵绵思念忆往昔。濮阳遍燃抗日火,中原大地展红旗。四十余载别故地,捷报常闻心犹喜。雏凤胜于老凤声,共为华夏谱新曲。” 7月1日 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区成立中原路、建设路、胜利路3个办事处,为乡级机构。 7月20日—22日 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石油部、黄委会领导来濮阳市就中原油田和北金堤滞洪区内的防汛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办公。钱正英指出,金堤河归黄委会管理,要成立金堤河管理局。1991年1月3日,国家水利部黄委会金堤河管理局成立,办公地址在濮阳市,负责北金堤及金堤河的养护及治理工作。2002年该局撤销。 8月17日—11月23日 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引黄供水工程调节池工地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相继发现三组蚌砌龙虎鹿图案。经碳14测定,这三组图案形成时间距今6460±135年。这一发现把中国龙图腾的历史向前推移了3000余年,把中国历史上父系氏族社会的年代向前推移了1000至2000年。西水坡出土的龙图案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古老的“龙”——“中华第一龙”。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国内外多家媒体给予报道。1990年9月,第一组蚌砌龙虎整体移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展出。1995年,濮阳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龙乡”称号。 8月20日 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城乡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 9月1日—4日 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程维高,省委副书记(兼中共濮阳市委书记)胡笑云一行13人来濮阳市检查工作。听取了濮阳市、中原油田、中原化肥厂的工作汇报,参观了新市区、中原化肥厂、引黄供水工程施工现场和油田钻井生产前线。 9月8日 中原14万吨乙烯工程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88年11月1日,国务院批准该工程可行性报告。该工程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合资兴建。1991年9月17日,中原乙烯工程利用外资引进乙烯装置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笑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意大利方代表参加签字仪式。该合同金额为1.377亿美元,其中意大利政府混合贷款6987万美元,占总价的51%。1993年7月1日,中原乙烯工程主装置正式打桩开工。1995年6月20日至22日,中原乙烯工程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中原油田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马忠臣、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等领导小组成员及中原乙烯指挥部成员和有关部门与地方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决定调整中原乙烯工程领导小组,由马忠臣、王涛任组长。1996年4月,中原乙烯工程的三套生产装置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完成安装施工,7月投料生产。2003年初,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决定上马1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2004年7月19日该装置建成投产。2005年5月13日至1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作组来濮阳市考察中原乙烯扩能改造项目并举行现场办公会,批准了中原乙烯上马36万吨/年乙烯扩能改造项目,乙烯的生产能力由此可增加18万吨/年。 9月28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濮阳石油化工基地工程建设的决定》:为加快30万吨合成氨和14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保证中外合同工期,决定成立中原石油化工工程指挥部,撤销中原化肥厂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中原化肥厂工程建设管理权限交指挥部。同日,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成立中共中原石油化工工程指挥部委员会,党委书记周沛,副书记方颂扬;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方颂扬,副指挥长谢英涵、张新隆、杨安理。 9月29日 汤(阴)濮(阳)准轨铁路建成通车。该路1986年11月20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原汤濮地方小铁路改建,正线全长73.6公里。 9月29日—10月2日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副书记胡笑云来范县、濮阳县黄河背河洼地和中原油田视察,了解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情况。 9月30日 濮阳市和中原油田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重点工程开工竣工暨原油上产祝捷大会,热烈庆祝中原油田日产原油突破2万吨,汤濮准轨铁路全线贯通,中原石油化工工程指挥部成立,中原化肥厂生产区建设正式开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为中原化肥厂第一项工程——30万吨合成氨奠基。 11月3日—6日 濮阳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关于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的决议》。 11月5日 濮阳市新市区供热工程竣工投产。该工程自1986年底开工,共铺设主管道1500米,支管道800米,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 11月17日 濮阳市第二条濮清南引黄补源工程开工建设。1998年1月20日竣工,10月通水。从濮阳县南小堤引水至清丰、南乐东部,拓宽、新挖河道50多公里,解决了62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11月 中共濮阳市委书记胡笑云离职,林治开任市委书记,范保国、李清璧任副书记,王日新任市委常委。 12月3日—5日 濮阳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同意林治开辞去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范保国辞去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补选周沛为市长、王绍基为副市长。 12月10日—12日 中共濮阳市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作出安排。 12月31日 濮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濮阳市城市用水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是年 濮阳市卫生学校成立。1995年5月被河南省教委批准为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位于市开州路中段路东,占地面积57.8亩,总建筑面积14748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