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历史大事记
1983年 9月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河南省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同意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同意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由省直接领导,并将安阳地区的内黄、滑县、清丰、南乐、长垣、范县、台前七县划归濮阳市管辖。9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 10月24日 中共安阳地委召开最后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安阳地区和濮阳县,建立濮阳市的文件。中共安阳地委书记王英代表即将退出第一线的地委老同志发言。 同日 濮阳市成立大会在原安阳地区第一招待所礼堂(驻安阳市)召开。中共安阳地委原书记王英受中共河南省委委托宣布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为实行市管县的体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并报经国务院9月1日批准,撤销安阳地区和濮阳县,建立濮阳市。”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的领导成员为:市委常委吴贵增、葛纪谦、胡笑云、赵良文、林治开、牛学忠、王秀璋、裴国顺、范保国、张新隆;市委书记吴贵增,副书记葛纪谦、胡笑云、赵良文。市纪委书记潘清顺。市长赵良文,副市长张新隆、唐生海、赵振乾、姜新莲、安占范。即日,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挂牌办公。原中共安阳地委、安阳地区行署及各直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翻牌”(对口换牌更名)成为濮阳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并陆续搬迁濮阳工作。新成立的濮阳市总面积7913平方公里,辖129个公社,4811个生产大队,476.57万人,耕地749万多亩。全市有中共党员154143名。 同日 濮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吕克明,副主任郑玉纯、杨树勋。 同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濮阳市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葛纪谦,副主任谭枝生、牛学忠。 10月26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市直机关干部大会。市委书记吴贵增阐述了撤区建市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濮阳市发展前景,要求全体干部党员认清改革形势,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振兴濮阳。 11月11日—12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何竹康陪同下来中原油田视察。 11月17日—19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和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清除精神污染工作。 11月18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组建濮阳市前线指挥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濮阳现场办公,由副市长张新隆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城市规划建设办公室、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接待工作办公室。 11月20日 中共濮阳市委召开各县县长、市直各单位领导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河南省《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此后,人民公社体制废除。 11月—1984年1月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根据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方针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选拔配备了市直单位首任领导班子。 12月1日 濮阳市规划建设办公室成立,负责编制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工作。 12月2日 濮阳市人民政府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成立。 12月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开始对第一条濮(阳)清(丰)南(乐)引黄补源工程扩宽、清淤、硬化、建桥,历时3年,于1986年投入使用。第一濮清南工程于1958年开始建设,1978年贯通,总干渠全长92.9公里。该工程补源灌溉总面积11.05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