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濮阳县档案信息网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柳屯镇 | 文留镇 | 户部寨镇 | 八公桥镇 | 鲁河镇 | 庆祖镇 | 徐镇镇 | 五星乡 | 习城乡 | 郎中乡 | 渠村乡 | 胡状乡 | 子岸乡 | 清河头乡 | 海通乡 | 白堽乡 | 王称堌乡 | 梁庄乡 | 梨园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中国和琉球:特殊友好500年(19)
更新时间:2013-9-22
    两位官生回国之际,教司潘相等人亲自送他们到彰义门外,并赠诗离别,依依不舍。潘相在赠别诗中回顾了中琉师生几年中备历艰虞、情亲似漆的友谊,并嘱咐官生们:临别时勿作儿女情状,流泪不止,但在回国后应该时时来信,以免挂念。这首情感真挚的分别诗的全文是:“承恩万里盍朋簪,中外师生兴倍酣。备历艰虞亲似漆,几年渐染碧于蓝。客程此日辞天北,吾道从今渡海南。分手无为儿女别,来朝时遣鸽奴函。”
    这届官生中,金型、梁允治二人在入学后不幸染病身亡,其老师潘相在他们患病之时,都给予了热切照顾,及时延医治疗,并与他们痛泣诀别。两位官生身亡后,老师一一为他们料理了后事,并写诗文加以祭悼。祭文中说:“生处海南,我居荆岫。中外各天,谁期邂逅。寝对予床,饭同予豆。如彼春兰,不差其臭”,表明了师生间异地相逢、同寝同食、气味相投的亲密关系。悼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相逢才数旬,意气谐商徵,谁知安乐场,忽成忧思垒……春来夏别离,毋乃太遄驶……一杯奠柩前,涕泪何能止”,表达了他对琉球官生相逢喜相谐、离别恨太速、临祭涕泪流的悲伤心情。
    除教习潘相外,在金型生病期间,国子监祭酒也送给金型人参五钱,救治疾病,表达了这位师长对琉球官生的关爱之情。
    这届琉球官生在学期间,老师潘相的小儿子潘承焯、二儿子潘承炜曾来国子监服侍其父,与琉球官生朝夕相处了两三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郑孝德、蔡世昌二人学成归国时,这两位友生也都为官生们赠诗送别。另外,潘相的亲属潘瓒、大儿子潘承炽、三儿子潘永炳等人虽未与琉球官生同学,但在得知官生归国时,也从外地寄诗给官生,为他们送别。这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琉球官生的友好情意。
    琉球官生与中国老师之间交往最深的,当推道光二十年(1840年)入学的官生与其教习孙衣言。
    在学期间,四位琉球官生曾经自己动手制作具有琉球风味的宴会来招待自己的老师,还以家乡的土产作为礼物赠送老师,老师则欣然赋诗作为答谢。当四位官生学成归国时,孙衣言也专门作诗为他们送别。
    四位官生与老师离别后,向克秀不幸卒于福建,东国兴回国后不久在琉球国学中任文章师,阮宣诏在福建柔远驿任存留通事。当阮宣诏把这些消息写信告诉老师孙衣言时,孙衣言兴奋地作诗道:“来鸿归燕喜联翩,春信梅花动海天。红馆风光宜此日,槐厅灯火忆当年。”“闻说东生有特除,文章训诂事如何。昔时好学偏怜汝,近者言诗谁起予。”“独伤向秀成黄土,谁为山阳问旧居。”诗中表达了对首次接到海外弟子来信的喜悦,对当年师生生活的回忆,对有成就弟子的偏爱与厚望,对早逝弟子的无限感伤,显示出他们之间浓厚真挚的师生之情。
    咸丰三年(1853年),在福建的阮宣诏和在琉球的东国兴二人趁本国使臣赴京之际,捎了一些本国土产带给孙衣言,但没有捎带书信。孙衣言见物思人,写诗寄怀:“昔枉中山信,相思沧海东。早知遥道意,犹与别时同……即今嘉惠及,愁望益匆匆。”“阮子犹闽峤,东生在旧闾。朅来千里使,偏惜一行书。从宦情难展,论文意未 。南风相问讯,郑谷兴如何。”诗中表达了他对远在沧海以东的琉球中山弟子的相思,几年来未被时间冲淡、仍与别时相同的情谊,今日见物不见人的愁闷,对弟子们不理解其相思、未能及时告以近日消息的埋怨,对师生们从宦以后因各自忙于政务而难于畅叙衷情的惆怅,欲与诸位弟子重新论文而不可复得的惋惜,对别后从未知道讯息的弟子郑学楷的问讯。其感情之真切,字里行间处处可见。
    咸丰五年(1855年),阮宣诏作为琉球副使赴京入贡,与孙衣言相会于京师澄怀园,见到别后十年未见的老师,并带来了东国兴入王宫为王世子讲经的喜讯和郑学楷不幸逝世的噩耗。这位感情丰富的老师写下了更为感人的诗句:“十年回忆授经时,万里重逢亦自疑。鬓发相看俱老大,文章今见有光仪……却为怀人成感怆,当筵无意覆深卮。”“门下东生最妙年,当时文笔亦飘然。新闻酒醴王门内,时对图书玉版前……却期燕雁能相代,来慰离情到日边。”前一首诗先说师生十年阔别后乍见重逢时疑信参半、不敢当真的狂喜,和对当年教授弟子读书生活的回忆;接着说别后两人俱已容颜苍老的感慨和对弟子今日文章进步的欣慰;最后两句最为感人:当想到仅仅十年就先后有两位弟子告别人世、永难见面时,便感到万分难过,当着丰盛的筵席竟然无心饮酒而覆下了酒杯。试想,如果这两位弟子地下有灵,当他们知道在人世间还有一位异国的师长对他们有着这样一份难得的情感与怀念时,会是何等的欣慰呀!第二首诗充满了对自己最得意弟子东国兴当年学习成绩的夸赞、今日进步之快的欣慰,和希望这位海外弟子能时常来信以告慰自己怀念之情的热切期待。可以想象得出:当东国兴读到老师的这首充满真情的诗篇时,一定会感动得双目泪下的。
    同治四年(1865年),东国兴以耳目官身份担任琉球贡使赴京进贡,正好孙衣言调任至杭州主持紫阳书院。东国兴路过杭州时,特地拜见了这位20年以来一直挂念着他的老师。师生分别后,孙衣言特地请来画师,把他们师生二人促膝畅谈的情景,画了一幅题为《重谈瀛海图》的画。
    这次见面时,东国兴还带来了已在琉球担任总理唐营司职务的阮宣诏给老师的书信。孙衣言给东国兴和阮宣诏二人每人赠诗一首。他写给东国兴的诗说:“万里来相见,今生殊未期。片时留笑语,垂老惜颜髭。有道堪王传,读经尚本师。远谟犹藉手,衰苶竟何为。”20多年万里相隔,本来料想绝不可能再有见面机会,一旦见面后,师生先是一阵欢喜,但面对各自衰老的容颜,又更增添几分叹惜、几分辛酸。尤其是对比学生在邻国受到重用,自己在本国受到冷落,他一方面表示对弟子的羡慕,一方面表示对自己老况的哀叹。师生之情溢于言表。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