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濮阳县档案信息网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柳屯镇 | 文留镇 | 户部寨镇 | 八公桥镇 | 鲁河镇 | 庆祖镇 | 徐镇镇 | 五星乡 | 习城乡 | 郎中乡 | 渠村乡 | 胡状乡 | 子岸乡 | 清河头乡 | 海通乡 | 白堽乡 | 王称堌乡 | 梁庄乡 | 梨园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连载:中国和琉球:特殊友好500年(18)
更新时间:2013-9-10

二十一、中国对琉球官生的教育和管理
  明代琉球官生一直都是在南京的国子监读书学习的。他们在这里,并不与中国的监生们共同居住在号舍中,也不与中国的监生们一起在六堂学习,而是单独有专门的学习与生活场所。这一场所,明前期为王子书房,明后期为光哲堂。清代开始接收琉球官生后,则于京城的国子监内专门设立琉球学,以作为琉球官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一直没有改变过。
  明代对琉球官生的学习期限并无规定,但那时国子监有一项学生学习三年即可还乡探亲的规定,所以不少琉球官生在学习三年后,便回国探亲了。之后,有的回来继续学习,有的则不再回来了。所以,明代琉球官生学习的时间,多数是三年,但也有四年、五年、六年、七年或八年的,长的甚至多至十几年。清代则正式有“琉球官生”“三年期满”的规定。但实际上,三年期满经请示同意后,往往要等待“二年一次”的贡使来京时才能领回国,所以清代琉球官生实际在国子监的学习时间都超过三年,达到四年甚至超过四年。
  明代南京国子监规定琉球官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大诰》《五经》《四书》、诏诰章表、策论判语、写作、书法等。按照学规,官生们每三天要背书一次,每次背《大诰》《五经》《四书》各一百字,不但要背诵出文字,而且还要能讲出意思,达到理解的程度。写作是每月限定写6篇文章,书法要求每天“写倣”一副,共256字,并要求字字端正。
  清代国子监要求琉球官生学习的内容,每届有所不同。首批官生学习内容有汉语、书法、古文、《四书》《五经》,还有八股文,后因琉球不举行科举考试,八股文对官生回国无用,以后不再要求学习。后来学习内容包括经、史、诗、文四部分,并以文为其侧重,把作文作为教授的重点;最后两届老师又以学习写诗为侧重。概括起来,清代国子监要求琉球官生主要学习儒学经典和当代法令制度等基础知识,还有八股文、骈体文、诗、散文、书法、语言等实用技能。
  在明代,南京国子监对琉球官生并不专门设有教师,而是从率性堂等六堂中,每堂选择一名学行俱优的贡生或旧附,充任琉球官生的友伴,轮流到光哲堂为琉球官生讲解课程,进行教学。清代国子监则为琉球学设立专门的教习,负责教授、督导琉球官生。
  明代为了管理监生,国子监订有极严的学规。如:学生要遵承师训,不得毁辱师长;只准在本堂学习,不准到别堂往来交结;每晚接受点名,每夜不许在外过宿,不许酣歌夜饮等。学规还规定,某日放假,某日会讲,某日背书,某日复讲。每年有春秋两次季考。琉球官生必须一体遵守这些对全体监生的统一规定。国子监还规定,琉球官生每天早晨都要先和全体监生一起到绳愆厅去集合,听候点名,并向师长行礼。点名、行礼完毕后,再回到本堂学习。每旬的三、六、九日都有专门人员到堂检查他们的功课完成情况。清代国子监设立专门的琉球学管理人员,对琉球官生进行管理和督导。其中,博士1人,负责督察教习与官生们教与学的勤惰与否;博士厅员和助教若干人,协助博士进行督察并料理一切事务;贡生一员,作为教习,负责教授课程。
  琉球学还有单独的教规,包括:每月初一、十五日,与诸生一起拜庙;领到朝廷赐给的衣冠后,必须穿戴发给的衣冠;每日早起先洗澡,整齐衣冠,然后去讲堂听讲,除白天外,晚上也要听讲;听讲时,按长幼而立,专心听讲,不明白的要问明白;听讲后回到座位复习;出入必须恭敬端坐,不准笑语喧哗;约束跟伴;在规定的时间,作诗或作文。官生入学时,要举行开馆仪式。官生将回国时,也要进行严格的考试。
  中国政府对留学的琉球官生,给以无微不至的安置和连续不断的赐予,让他们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包括,按标准供应口粮、菜蔬、衣服卧具、薪炭蜡烛、学习用品、日用器具、零用钱钞,应有尽有。官生从福建到国子监,来回路程都安排交通工具并有人员伴送。回国时还要给足路费,给以宴赏。
  中国官方给琉球官生的优厚生活待遇,高于当时各国的在华留学生待遇,正像明《南雍志》所说,是“待之冠诸夷”。另外,与历史上历代王朝对待外国留学生相比,明清两朝对琉球官生的待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最兴盛的唐代,中国也只对外国留学生安排伙食而已,而没有像明清时代这样衣食日用全部包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鼓励琉球官生无忧无虑地安心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应用,保持中琉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十二、琉球官生与中国师友的情谊
  琉球官生在中国读书期间,与中国师友朝夕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有的甚至到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程度,值得大书一笔。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琉球官生蔡宾等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时,为掌监事刘宣准备了一斤白金作为弟子之礼,但刘宣坚辞不受。老师的这种高风亮节,使弟子们大为感动。弘治元年(1488年),学成回国的蔡宾奉命到京进贡,特向皇帝请求到刘宣家去致谢。皇帝特许后,蔡宾专门登门看望了他们过去的“校长”。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琉球官生进入国子监后,曾向董率博士陆德元请求命字。陆德元不但给他们每人命名了一个字号,而且还为他们每人撰写了一篇《字说》,阐述为他们所命字号的含义,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官生们回国时,国子监的董率博士、教习等人都写诗赠别。其中教习徐振赠官生蔡文溥的诗充满感情,反映了师生之间的真切亲情和离别愁怀:“丈夫意气自能亲,异地同堂情倍真。从此有怀愁梦窅,知多流泪欲沾巾。”(《蔡氏家谱》)
  乾隆年间入学的几位琉球官生,与其老师来往甚密,亲情甚笃。
  官生梁允治、金型二人初入学时便呈诗给老师潘相,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入学后,官生们又学华人供先生的规矩,每天做饭款待老师。
  在学习期间,师生之间常有诗文唱和与联语题赠。琉球学助教张若藿在给琉球官生的一首诗中,借花喻人,赞扬官生们在老师辛勤教育下才华横溢,学有成就,吐苞竞秀。教习潘相还为官生们每人制作了一副联语,置于其座右,作为激励和勖勉。他为郑孝德制作的联语是:“欲为海国无双士,来读天国未见书。”对琉球官生们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琉球学的几位老师还往往一同率领官生,出外郊游。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三日,教习潘相、助教张若藿、张元观就曾携带郑孝德、蔡世昌这两位异国弟子,同游城南陶然亭,共同登亭赏秋,饮酒畅谈,赋诗唱和。“更得球阳客,清吟臭味同”“异域客来清胜地,升平宴客万方同”等诗句,都是记录这次师生同游的。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