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颇高、规模空前的2012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早已闭幕,我市广大市民对于龙文化的热情持续不退,街头巷尾不少人都在热议濮阳龙文化。不过,因此也产生一些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一:咱濮阳为啥由“中华龙乡”改为“华夏龙都”? 专家指出:199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2012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从“龙乡”到“龙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既不是更名、改名,也不是在“龙乡”基础上的提升。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我省、我市有关重大会议之后,我省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需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两个关键词是“传承”和“创新”。现在我市被命名为“华夏龙都”,并不是说原来的“龙乡”不要了,而是说“龙都”是对“龙乡”的传承和创新。此“乡”非彼“乡”,我们所说的“龙乡”的“乡”是龙的故乡的意思,我们所说的“龙都”是龙文化之都、龙文化的研究中心、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都、华夏文化的核心之地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中华龙乡”、 “华夏龙都”这些称呼都可以用。 认识误区二:“中华龙乡”和“华夏龙都”很难分清 专家指出:最近网上不少人说,在我市再次被命名后,他们对于“中华龙乡”和“华夏龙都”的认识有些混乱。其实,这里“龙乡”的“乡”并不是现在所说的作为行政单位的市、县、乡的“乡”,而指的是龙的故乡。我国能够确定有龙的最早的地方就是咱们濮阳。 谈到“都”,就应该有宗庙、有祭坛、有意识形态的建筑遗址。濮阳西水坡遗址其实就是一个都的建制,该遗址的第45号墓其实就是其宗庙。第45号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布局奇特,实际就是一种王冠式墓葬。该墓埋葬一人殉葬三人,该墓的主人左青龙、右白虎、足蹬北斗,周围还有鹿、蜘蛛等作为陪衬,不可能是普通居民,也不可能是邑和聚的小首领,只能是都的首领。如此大的规模、如此高的规格,墓主只能是帝王。因此濮阳被称为“龙都”、“帝都”是当之无愧的。有主庙、有祭坛、有人主,各种条件均已具备,濮阳出现龙不是偶然的。 我们所说的“华夏龙都”,其中“龙”不单纯具有生物学方面的意义,“都”也不单单只具有地理学方面意义,它们的内涵应该更高、更远、更深奥。“龙都”的“都”不是首都的意思,而是说濮阳是龙文化积淀最为集中、深厚的地方。夏商周三代之前通用的地理单位是都、邑和聚,当时全国有很多都,是高于邑和聚的地方。“都”是一种大遗址,是一级居落,被周围很多小遗址像众星捧月一样环绕着;“邑”是二级居落,“聚”是三级居落。濮阳西水坡遗址已经超越了邑和聚的概念,应该是都。1987年,咱们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塑龙,距今6400年,形状与龙最近似,而且是后代龙的祖先。濮阳西水坡遗址现在只是发掘出了1/10,只是冰山一角,相信等完全挖掘出来之后会有更多重要的遗迹。 认识误区三:咱们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到了“华夏龙都”这一称号 专家指出:事实是,并不是咱们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而是咱们濮阳被命名为“华夏龙都”是理所应当的,咱们本来就是“龙都”。这是市委、市政府代表380万濮阳人的意愿,积极推出的咱们濮阳在文化方面的的闪光点。我市被命名为“华夏龙都”,证明了濮阳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里的重要地位,对于促进龙文化研究上平台、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