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侯庙镇 | 孙口镇 | 后方乡 | 马楼乡 | 清水河乡 | 打渔陈镇 | 夹河乡 | 吴坝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科技研究
加强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https://shop116841938.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user_number_id=2446759248  更新时间:2016-3-1

加强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村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公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因此,正确认识档案编研工作,为地方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详实、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编研工作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文明优质服务,是摆在我们基层档案馆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文化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距较远,主要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认识不到位。由于对档案编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当前基层档案馆工作中,重视档案管理已成共识,忽视编纂研究已成必然。许多基层档案馆领导片面认为,搞好管理是硬指标硬任务,编研则是可有可无的弹性指标,编研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和应付状态,人力物力主要投入基础建设和业务指导工作中,即使搞编研也是为了达标升级、填补空白。还有的基层档案馆领导固执认为,当前连做好最基本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都很困难,更何况需要相当技术水平和经费保障的编研工作,等有朝一日档案馆条件得到了改善,完成档案进馆任务,馆藏丰富了再来开展编研工作。依靠上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加大对编研工作的投入,再来制作档案编研的精品。  

2、组织不健全。多数基层档案馆没有设立专门的编研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编研人员,编研工作无从开展。编前无人指导,编后无人过问,效果无人考核。即使有了一点编研成果也无法付印,只能作为草本暂存馆内,势必挫伤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编研工作成为档案馆的一项"副业"。    

3、基础不牢固。根据档案的来源,各种档案均由形成部门管理,各类档案在管理上自成体系,不能实行由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统一保管和利用,没有从本质上保持档案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缺乏档案保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档案资源分散管理,致使档案资源难以共享,编研困难大,利用效率低。编研工作是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编辑研究的一项工作,馆藏不丰富,档案结构单一,门类不全,不能为编者提供大量翔实、系统的资料,编研工作就很难进行。即使有的编研出一些材料,也是没有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    

4、成效不明显。有些基层档案馆在编研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编研成果存在“三多”与“三少”现象。一是数量多,精品少。有的档案馆编研工作至今仍停留在文件汇编、大史记、组织沿革、会议简介等基础性材料的编写上,编出的成果缺乏实用价值,编研工作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二是常规性的编研材料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材料少。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往往滞后于事物发展需求,编出的材料平淡、呆板,缺乏亮点、新意。三是为历史服务的选题多,为现实服务的选题少。有些档案馆在编研选题上过分追求选题题目,忽视选题内容,编出的材料言之无物,谈不上利用价值。由于多数编研人员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因循守旧,选题不新颖,方法仅限于摘摘抄抄、原文汇编,形成的材料只能是历史的、过去的,有"编"无"研","编"、"研"脱节,难以形成贴近现实、为当前中心工作和经济科研服务的成果,由此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5、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基层档案馆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编研工作水平也不尽相同。凡是档案馆工作达到省级标准的,其编研工作皆具备一定规模。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各基层档案馆之间编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被动、落后的原因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上级领导实用主义思想作怪,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部门和经济部门,对档案工作关注不够,加上档案管理体制的原因(多数为二级机构),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编研工作就更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是基层档案馆和市级、省级档案馆不同,它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各种事情纷繁复杂,馆领导只顾去解决处理日常工作和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可有可无的编研工作,认为编不编无所谓,影响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没有把编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把编研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主要“瓶颈”。众所周知,基层档案馆是清水衙门,是没有权利的纯粹服务性部门。绝大多数基层档案馆是靠财政拨款吃饭,每年拨给的区区万元经费,除去办公费用,连公务车都难以养活,更谈不上搞编研工作了。档案编研工作需要相当的专业技术,要舍得花钱培训和引进编研人员,还要有经费保证编研制作过程中的支出,编研成果出来以后的宣传出版发行等。没有足够的经费开支,基层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必然是捉襟见肘,无所作为。而且,由于档案馆经费紧张,致使一些本已搞出来的编研成果,只能印刷几本,仅供内部使用,没有推向社会,影响了档案编研成果的广泛利用,也就影响了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3、编研人员素质不高是根本原因。由于基层档案馆比较清贫,许多档案馆没有专职编研人员,搞编研的人员多为临时拼凑,缺乏业务知识培训,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档案编研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缺乏编研工作的专业人才和知识,开展档案编研的条件显然不具备。由于受馆藏材料的局限和传统模式的约束,馆藏有啥就编啥,这样编研出的材料只能算是摘抄集和汇总表,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加上,编研人员思想保守,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导致编研工作进展缓慢,编研水平低下,社会效果不佳。

三、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档案编研工作重要性。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在资政、存史、教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开发是档案工作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它们都离不开编研工作。档案馆要建设成为文化传播基地、社会教育基地、学术交流研究和文化休闲场所,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先行。各级政府和基层档案馆领导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档案编研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重视和支持档案编研工作,为编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和开拓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新道路,主动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为进一步发挥好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更好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利用需求而努力。    

2、建设高素质编研人员队伍。没有人才,就谈不上编研工作。档案编研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档案编研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求。编研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具备一定的历史、档案和写作知识,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功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敏锐性,具备一定的现代经济、科技信息以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上素质的获得和提高,除了编研人员自身不断学习外,还要靠单位的培养和锻炼。要建设一支实力较强的相对稳定的编研队伍,除了引进,更重要的是培养。档案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编研人员的教育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编研人员的素质,激发编研人员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编研工作水平。    

3、创新档案编研工作理念。档案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树立“社会档案观”。档案编研工作除为党委政府、各级机关服务外,还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广大人民群众,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为目标。树立“民本思想”,捕捉社会热点问题,为人民群众编研出更多的好成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认真研究历史发展新时期的新规律、新特点,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我们的新要求,树立大编研的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探索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4、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馆藏,就很难出现高质量的编研成果。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大力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加强地方特色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其他门类、其他载体档案的收集,加强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等重要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为编研工作准备充足的材料,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尤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它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档案数字化程度高,将使编研工作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整个编研过程可以在网上完成,成果也可以在网上出版,在零距离的网络空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5、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编研工作要创新,作为编研工作主体的编研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和工作技能创新两方面。观念创新要求编研人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编研工作在档案信息传播中所起的媒介作用。同时,编研人员要放开手脚,打破单一的“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编研方式,走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之路,可以与社会各行各业各有关部门广泛合作,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对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联合开发,多出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服务社会。此外,编研人员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开拓编研工作的新思路。工作技能创新要求编研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在编研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大力创新。如对某些编研题材,可借鉴文学的写作方法,以增强编研成果的可读性。通过开展创新工作,使档案馆真正走向社会,提高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https://jcz168.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user_number_id=886779257 

总之,编研工作是基层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编研工作出现了进退维谷的状况,如果放任这些问题延续下去,将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一种失职。因此 我们基层档案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集思广议,迎难而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编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开创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当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