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濮城镇 | 龙王庄镇 | 高码头镇 | 颜村铺乡 | 王楼乡 | 陈庄乡 | 辛庄乡 | 白衣乡 | 杨集乡 | 张庄乡 | 陆集乡 | 土地局 | 政府办 | 公安局 | 法院 | 政协 | 人行 | 农发行 | 检察院 | 供电局 | 一中 | 国税局 | 地税局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范县名家--叶廷秀
作者:范县档案局  更新时间:2011-12-7

范县名家--叶廷秀

叶廷秀,(生卒年不详)字谦斋,号润山明朝濮州(今范县濮城镇)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任南乐、衡水、获鹿三县知县,后升为顺天府推官。历知南乐、衡水、获鹿三县,累官兵部右侍郎。廷秀受业于刘宗周,造诣渊邃,宗周门人以廷秀为首。黄道周被诬下狱,廷秀与其萍水不交,冒死论救,获重罪,处之恬然,人深服其修养。后因事为僧以终(一说被清使杀于东昌,年五十二岁)。著有《西曹秋思》、《诗谭》、《考验启蒙》、《素园遗书》流传于世。
叶廷秀为官清廉正直,人称“叶青天”。他的许多故事在濮州一带流传。
(一)歪打正着
  
叶廷秀幼年家贫,与老母相依为命。他常到南乐讨饭,曾在某大家产豪门被狗咬,发誓长大做官,非当南乐县令不可。
  
皇王开选,瘦弱矮小的叶廷秀赴京应试。考场上,他三下五去二答完试卷。想到这次主考中有南乐人魏广微,廷秀便用了个激将法,在卷上显眼处写道:“三年穷了两年半,宁死不任南乐县。”
  
其实,叶廷秀正想到南乐任职。一来当时有规定,考中进士放为知县的不准在本省居官,叶廷秀家在濮州,离南乐仅只百里,又不一个省份,家有老母,不便远行,南乐是最佳选择;二来幼时经常在南乐讨饭,曾被那里的狗咬过,主人骂他“天生要饭的命”,他要让这家看看,要饭的也能当知县。但是,他总怕不被放到南乐,凭自己的学识,倒不怕考不中进士。这几年,正赶上南乐连年大旱,农业歉收,在南乐当知县没啥捞头,其他官员也不愿意去南乐。叶廷秀利用这一背景,写了两句话,意为:南乐这地方三年遭灾,没什么油水,我宁可死,也不去南乐当官。心里却说:老天保佑,让我去南乐吧!
   
审批试卷,几份都写有这两句话,再看诗文,才华横溢,可以选中。魏广微等人一商议;这个叶廷秀不想去南乐,嫌南乐太穷,非让你去南乐不可。魏广微也想:南乐老家,遭灾三年,百姓困苦,你叶廷秀到南乐贪赃枉法,看我如何收拾你。遂点叶廷秀任南乐知县。岂知,这真是歪打正着,正合了叶廷秀心愿。
(二)智审石磙
  
叶廷秀在南乐为官三年,判了不少缠手案,最叫好的是“审石磙”一案。
  
城西南有个村名青石磙,时为南乐地,以村中有大青石磙得名。山东布商夜宿石磙侧,白布被盗,布商告到县衙。叶廷秀差人将石磙抬到今审什村,广而告之,定于某日审石磙,人们无不称奇。到期,人山人海,围观叶知县审石磙。叶廷秀故作认真之后,遂将众人围困,不准回家,谁想回必须以五尺白布来赎。一时四周各县白布售空,每五尺赎回一人。叶廷秀暗令布商辨认,有无自家白布,他终于认出,遂追问从何处购得,顺藤摸瓜,案情大白。
  
叶廷秀审石磙处今为审什村。清朝末年分为东西审什二村。村西南有青石磙,埋作地界,传为“一石压三县”(南乐、清丰、大名)。
(三)立佛堂
  
在濮城东门附近有一座叶家祠堂,每逢年节,不仅叶家人上灯,张姓人家也去上灯。这里边有个故事,跟叶廷秀有关。
  
叶廷秀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不太富裕的日子。但靠着父亲留下的一些产业,加上叶母勤劳节俭也能供得起叶廷秀上学念书。在学堂附近还有一姓张的人家。这家是父女二人过日子,家里很穷,靠父亲卖力气为生。父亲出外时,只好把年纪不大的女儿留在家里,做些针线活。
   
叶廷秀念书很用功,特别爱写,不断到张家讨些研墨的水。张家姑娘见廷秀勤奋用功又聪明好学,也乐意帮他。一来二去的两人熟了,不知不觉地有了感情。后来两人私定终身,海誓山盟,非对方不娶,非对方不嫁。
   
十年寒窗,叶廷秀已满腹经伦,文才超人,连中秀才、文举,名声大振。一些名家富户托人前来提亲的不少,他一个个都回绝了。母亲不知是啥原因,觉得奇怪,也不断问他,廷秀本想等赶考后再说,因被母亲催问不过,只好说出了与张家姑娘相爱之事。母亲认为,放着这么多名家富户小姐不要,为啥要与一穷家女子成亲呢?并且听廷秀说只是爱慕,于是,就表明不同意这门亲事,并说她要自己作主为廷秀另选名门之女。
   
叶廷秀本是个孝子,他既不能顶撞母亲,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想等赶考后有了功名再想法慢慢疏通母亲,当时就没表态。可是,有了名气的人家,消息传得很快,叶母不同意张家亲事的事,不几天就传了出来。俗话说,钱越挣越少,话越传越多等传到张家姑娘耳朵里,那种流枝加叶贬低姑娘的话就多啦。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啦,叶廷秀有了功名,根本就看不上她啦等等。
   
张家姑娘虽不是大家闺秀,但人俊性傲,想到自己暗订终身,又被人家嫌弃,此事已传得满城风雨,以后还怎样做人?那时候人都看重名誉,特别是一个姑娘家。她又恨叶廷秀背信弃义,又怨自己命不好,越想越气,一根绳子朝梁上一搭就悬梁自尽了。叶廷秀听到消息,懊悔不已,终日闷闷不乐,但考期已近,就打点进京应试。
   
这天大考,叶廷秀坐在案前,心烦意乱,才思迟纯,文笔不通。恍惚间,只见张家姑娘站在面前,含冤带怒夺卷在手。叶廷秀打起精神拭目观看,并无人影,只见卷子掀翻不已,就知道是张家姑娘来诉冤屈。他重新闭目,默默祷告,许诺回去一定给她建祠堂、塑金身。然后再去答卷,顿时神清气爽,才思敏捷,文笔流畅。三场考毕,得中前十名进士。他不食前言,就在张家附近买了块土地,建了一座祠堂,塑了张家姑娘的金身。但这座叶家建造的祠堂里的塑像不是叶家人,所以叶廷秀拟下了个名字叫“立佛堂”,可能就是站立而死的意思吧。张家人也念叶廷秀的做官清正,是仁义君子,每逢年节也就主动去叶家祠堂给本家姑娘上灯供奉,后人也就沿以为俗了。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