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25日,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2010年学术年会,会议主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全国的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屠跃明主任主持,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华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付华在讲话中对第六届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谢,认为档案自动化委员会举办的丰富多彩活动为中国档案学会增色不少,特别对第六届委员会主任肖俊、副主任邱晓威及各位委员所做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对新一届委员会的成立及2010年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新一届委员会继承第六届委员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加强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提高凝聚力,创新委员会的工作,努力提高学会的活力;要进一步发挥委员会的作用,扩大影响力,带领委员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档案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付华随后宣读了第七届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组成名单,并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名誉主任肖俊作第六届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朱九兰副主任传达2010年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会议精神,介绍了中国档案学会今年的主要工作。
会议学术交流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展开,先后有10名代表的专题报告,分别从档案信息安全、数字档案标准体系、数据库和系统建设、研究成果和管理模式介绍四个方面进行发言介绍。
在档案信息安全方面,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的《安全保密与开放利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永恒的主题》报告,认为数字档案开放利用的瓶颈在于安全保密与开放利用间的不协调,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考核机制缺失、技术保障不到位等。通过浙江省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韩李敏提出要正确处理安全保密与开放利用的关系,第一要优先安排开放档案数字化,严格控制涉密信息数字化;第二要从系统建设上做到内外网物理隔离;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开放的关系;第四在存储保管上确保信息安全;第五在利用服务上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利用需求。中央档案馆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刘伟晏的《档案业务安全应用管理门户平台建设》报告,从中央档案馆业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建设的管理功能,对档案业务管理和利用工作流程进行组合集成管理,目的是实现对馆藏档案资源的可管、可控、可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和与规范程度,降低档案的安全风险。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刘青同志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的生存之本》报告,对数字档案类型复杂加大了信息安全的保护难度、信息网络产生的负效应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应用,轻安全”倾向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法律与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框架、创建良好的信息化安全保障环境等对策建议。
在数字档案标准体系方面,北京智盛师通信息咨询公司总咨询师邱晓威的《数字档案馆的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方案》报告,通过从事数字档案馆方案设计的实践,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求和目标是其法规体系构建的基础,认为数字档案馆法规体系的基本描述包括了覆盖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流程以及面向多种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因此,要建立面向社会多个层面的开放模式的法规体系,探讨数字档案馆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步骤,并对文件生成和办理阶段、归档和保管阶段所应包含的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钱毅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建设构想》报告,认为在构建标准体系时,综合流程、生命周期、资源、管理、技术等多重视角,搭建以管理、资源和技术三层视图为主,包括总体、形成捕获、组织处置、检索利用、长久保存、资源描述、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等九大模块的标准体系基本框架,从标准的框架设计、设计思路等方面阐述了标准制定的理论、路径和方法。
在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方面,福建省档案局技术处处长黄建峰的《推进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报告,介绍了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理论的概念、内涵与特点,指出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对象是各类馆藏档案、主要内容是各类档案数据、根本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并介绍了福建省档案局馆推进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的进程、成果及存在问题,为档案同行提供了借鉴经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王兰成的《研制异构档案数据信息整合与检索系统的实践》报告,对课题组研究完成的《基于XML的异构档案数据库信息整合与检索技术研究》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如构建档案共享信息的XML Schema描述方案,并与DTD描述方案比较,对档案主题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和数据挖掘;通过语义知识和词素分析转换实现档案信息的概念检索,以新的实现方法自动发掘和利用档案主题信息;对异构档案数据库信息整合与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质量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海军档案馆馆长任旭钧的《机关公文管理系统建设之我见》报告,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出发,分析了机关公文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认为对电子公文管理要抓住公文的行政执行和法律凭证的特点,以建立元数据方案为重点,改进系统建设的设计模式,把对电子公文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体现在系统建设的设计中。
在研究成果和管理模式介绍方面,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玉民的《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情况介绍》报告,介绍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研所的研究方向布局、人才队伍建设、最新科研成果、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便于档案同行之间加强业务协调、交流和合作。北京智盛师通信息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东的《引入专业咨询及监理机制,为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保驾护航》报告,认为档案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风险较高,需要严格遵循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引入专业化咨询和监理的理念,避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盲目性,保障了档案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效果和目标实现,专业化咨询和监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
会议交流发言踊跃,文章主题前沿,学术气氛浓厚,文章分析深入到位,论文质量普遍较高,均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认识,每位委员均得到不同的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会议对提交中国档案工作者2010年年会专题报告的撰写方案和委员会更名等事项征求各位委员意见。经讨论,专题报告撰写方案请福建省档案局黄建峰处长在原有提纲基础上进行修改,再交委员会讨论确定;关于委员会更名因意见不统一以后再议。屠跃明主任对本次委员会换届、委员登记和发展新委员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强调了作为委员会委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动开展学术研究,认真撰写学术文章,踊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扩大委员会的影响力。
会议期间专门组织参观浙江省档案局馆,学习数字档案馆项目的建设情况,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对数字档案馆整体进展进行了全面介绍,技术处处长吴新宇对数字档案馆各 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演示,参会人员对各自关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屠跃明主任在会议总结中认为,本次会议组织有序、安排紧凑、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交流深入、收获良多,会议达到了学术研讨、工作交流、问题研究、经验传播、现场学习、相互启发的预期效果,是自动化委员会良好风气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委员会是各位委员交流的平台,对外沟通的窗口,互相联络学习的桥梁,希望每位委员为委员会的发展出谋划策,热心支持委员会的工作,积极参与委员会组织的每次年会和其他活动,并把委员各自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提高。2010年学术年会在中国档案学会和全体委员的重视和支持下得以顺利召开,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帮助!感谢浙江省档案局给予会议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感谢经费资助单位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