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以来范县档案馆工作基本情况 (一)档案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2000年以来,我馆建立健全了以下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文明用语及规范》、《文明礼仪制度》、《文明创建奖罚制度》、《挂牌上岗制度》、《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度》、《请销假制度》、《考勤制度》、《办公用品购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办公设备管理制度》、《分行业创先争优制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首问首接责任制》、《A B 顶岗制》、《办事预约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办事承诺制度》、《档案局现行文件查阅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政治业务知识考试制度》、《机关卫生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文件和报刊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值班巡逻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技术防范制度》、《安全保密、库房管理制度》、《昼夜值班制度》、《鉴定销毁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统计制度》、《一票否决制度》、《计算机管理及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制度》、《文件、资料形成、积累、归档制度》、《档案资料借阅制度》、《考核奖罚制度》、《限时办结制》、《绩效考评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 (二)接收、征集档案情况及档案珍品 馆内藏有涉及全县县直部门、乡镇、党政、群团的文书、科技、专业、声像四大门类档案,及革命历史资料、编研参考资料等档案资料61412卷(册)。 我馆按要求开展了档案寄存、征集、捐赠、交换工作。寄存有范县县委组织部干部党员统计档案;征集有《铜质佛像》、国家领导人段君毅同志(系范县白衣乡人)个人生平简介和照片、卢存寿、郭荣修、张瑞雪等名人档案材料和实物;征集了孔繁森同志事迹照片;周恩来总理为范县龙王庄人民公社颁发国务院奖状照片;刘伯承、邓小平将军某部在范县涉渡黄河照片;李先念亲笔为“红旗渠精神杯”奖杯题词照片;董必武为范县龙王庄人民公社复函的照片;历届范县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照片、县委常委在各条战线上视察指导工作照片、范县新区建设、工农业成就照片等;交换档案有《濮州志》、《莘县志》、《宁阳县志》、《寿张县志》、《高唐县志》等;管城回族区档案馆赠送《图文老郑州》一套;原濮阳市档案局局长张满飚赠送《濮阳五千年》三套。存有《纲鉴易知录》、《启蒙全书》、《旧政权档案》等有较高价值的珍品、档案资料。还存有历年来县委、县政府获得的部分奖杯、锦旗、证书等具有重要价值的珍品。 《纲鉴会纂》(三十七卷)记录了宋、元、明朝的朝野大事,作为后代人们了解历史的依据。 《历朝纲鉴会篆》(明纪会通)是一部明史纪实。 《东来博议》(卷二)是一本历史故事。 《范县志》历经明、清两代编修,民国二十四年由时任范县县长的张振声续修,并记录了历代旧志、编续修的时间、人物、缘由,内容涉及地理、建设、经济、人物、艺文、考古、田赋、灾异、礼俗、党政、教育、考选、职官、杂志等,文字清晰,包装精良。 《濮州志》全书共八卷,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作卷首注,内容详实,涉及面广,包括有建置表、沿革考、舆绘图、疆域考、郡治考、星野考、古迹考、山川考、帝纪世家、赋役、学校、职官、风俗、列女传、艺文志等诸多内容,堪称编史修志的参考佳本。 另外还存有中国民国二十二年山东莘县县长王嘉猷续修的《莘县志》;清朝道光年间孙观纂修、民国二十二年排印的《观城县志》;《与地广记》是宋代欧阳民撰写的地理志以及铜制佛像。 (三)整理零散档案情况 我馆每年都抽调业务人员对各机关单位及乡镇档案室进行检查,发现有部分单位及乡镇有积压零散文件未整理的现象,我们利用档案培训和业务工作会议之际,整理零散档案1038卷。 (四)档案资源整合情况 我馆共接收专门档案23种:⒈纪检档案;⒉婚姻档案;⒊审计档案;⒋会计档案;⒌死亡干部档案;⒍新闻报道档案;⒎人口普查档案;⒏统计档案;⒐教学档案;⒑学籍档案;⒒城建档案;⒓地籍档案;⒔防汛档案;⒕沟渠治理档案;⒖信访档案;⒗名人档案;⒘书稿档案;⒙抗非典档案;⒚病历档案;⒛公安局刑事、治安案件档案;21、人民法院诉讼档案;22、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23、土地执法监察档案。 (五)2000年以来档案开放的方式及档案利用中的典型事例 服务方式上多样化,阅览、出借、展览和陈列、制作档案复制件、档案证明、目录信息服务、电话咨询、档案寄存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的需要。服务观念上,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方向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式服务变为开放式服务,从档案部门的馆内服务转变为网络服务,尽快实现档案资源活化与共享。 典型事例:2003年10月21日,原县委招待所夏祥智同志因工作调动,来县档案局查阅2002年4月13日县委常委会议记录关于该同志工作关系的有关内容。县档案局(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客,经过认真仔细的查阅库存档案,在县委全宗内找到了有关夏祥智同志的任免文件,使其组织关系随其调动而晋升工资级别,让来者满意而归,并对我们的热情服务深表谢意。 2006年8月14日上午,我县濮城镇政府李培方同志去查找他年轻时从事教育工作时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的存根,因自己颁发的荣誉证书在搬家时不慎丢失,来县档案局查找1999年度《河南日报》、《濮阳日报》该年度教师节表彰的优秀教师名单,尽管天气又闷又热,但是大家仍争先恐后地去报纸室查阅历年的存根,一本又一本,一摞又一摞,翻遍所有橱子,终于找到了1999年9月11号的《河南日报》,李培方同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连声感谢档案局同志。 范县县委办公室、范县县志、范县党史办还专门为档案馆热情服务送来感谢信。 (六)编辑档案史料汇编情况 2000年以来,范县档案馆续编了《中共范县委员会工作大事记》、《范县人民政府工作大事记》、《范县全区工作大事记》、《范县档案志》、《范县档案馆指南》、《范县县委全宗介绍》、《范县基础数字汇编》等参考材料,10余万字。 (七)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和爱国主义基地情况 2007年9月根据范宣[2007]17号文件精神,中共范县 县委 宣 传部、共青团 范县县委、范县教育局联合命名范县档案馆为范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我馆举办了两次档案展览、一次讲座,制作了影视音像制品,不断拓宽了档案馆服务功能,满足社会的档案需求。 (八)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信息公开场所情况 建立了现行文件服务室, 建立了局域网站,开通了档案信息网(http://www.fanxianw.com/fxdw/daj.htm),开展了档案网上查询、跟踪服务。建立内部网与外部网,与上级档案部门、政务部门互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配置了档案专用管理软件,对馆藏党政永久全宗档案目录进行了输入,实现了党政全宗档案信息现代化检索,并对纸质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 (九)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是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培训工作;二是搞好档案信息化硬件建设工作;三是积极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四是搞好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 二、2000年以来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抓好班子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证; 二、抓好队伍素质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业务基础; 三、抓好馆舍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提; 四、抓好馆藏内容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五、抓好档案设备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物质条件; 六、抓好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机制; 七、抓好档案服务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目的; 八、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九、抓好档案法制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保障; 十、抓好档案宣传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馆没搬迁新区。主要原因是单位无建设资金,县政府综合大楼未启动。二是档案局经费欠缺,影响了相应工作的开展。三是村级档案有待加强,原因是乡、村领导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抓得不够紧。三是缺少档案交通工具,需配备档案专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