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杨村乡 | 张果屯乡 | 韩张镇 | 千口乡 | 福堪镇 | 谷金楼乡 | 西邵乡 | 寺庄乡 | 梁村乡 | 元村镇 | 近德固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周恩来居住27年的西花厅
更新时间:2013-10-11
周恩来居住27年的西花厅
文章作者: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3-10-10 点击:45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花厅前海棠树下的合影。

     从入住那一天起,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整整住了27年,以至西花厅已成为周恩来的代名词。这是一个怎样的住所呢?
     东南西北到处奔走,周恩来到过许多地方,他追求住房的享受吗?
     那一个个伟人居住过的房间知道,那一颗颗感动不已的心知道。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7年……”
     正如邓颖超所说,自从1949年进城时看到西花厅这个院子,周恩来就喜欢上了这个院子,直到1976年逝世,他一直居住、办公在中南海西花厅。
     西花厅是一座古老的平房,多年失修。墙上的砖有不少斑痕,墙皮老旧出现碱印;柱子上的油漆大部分脱落,有的柱根已经糟朽;地面是大方砖,每到夏天就泛潮;窗户裂着大缝,冬天还要用纸糊窗缝;天花板也很破旧;厕所不在卧室,周恩来上厕所还要走一段路。由于房屋潮湿,周恩来常闹腿病。
     总理办公室的同志和国务院总务部门,多次提出要修缮周恩来的住房,并且拟订了修缮计划。时任中央警卫局分管房建的副局长毛维中来西花厅检查房屋情况时,也提出需要修缮。可是周恩来就是不同意修,并且对同志们说:“这个条件,比起延安的窑洞好多了。”还说:“我们经济还困难,又在抗美援朝,怎么能为了我花这个钱?你们想都不该这么想!”
     有一年,普查房屋时,发现西花厅总理的车库房架坏了。工人们先用木柱支顶,经秘书说明情况,向周恩来请示,还是不准大修,只能用铁板加固,以保安全。总理办公室的窗帘,破得已不能再用了,有一次,工作人员换了一套新窗帘,周恩来看见后,立即让工作人员将旧窗帘找回来再用。一次修门窗时,将窗扇安了个铜合页,周恩来发现后硬是下令换成了铁合页,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工作人员:“我们国家现在缺铜,门窗合页可不能用铜的。”
     1955年4月,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期间,听说管理部门要给他修缮住房,他特意从万隆给北京的秘书打电话,再一次制止为他自己修房。
     1959年12月23日,秘书何谦向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提出并经他同意,决定趁周恩来和邓颖超到南方出差并参加中央在广东组织的学习,在外时间较长的机会,组织房修部门修缮一下西花厅。周恩来也同意做一般维修,以保护建筑物。
      这次修缮,只是把地砖换成了地板,把腐朽的小梁柱换了下来,把已经脱皮的柱子油漆一下,粉刷墙壁,把后面做三废用的小平房与前面的住房打通,加了一个带顶和窗子的小走廊。因为这间小平房与前面住房虽然并排,离得很近,但互不相通,做好的饭菜要绕一条露天的墙边小胡同送到前面客厅(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客厅东南角用餐),冬天很难保温。加上小走廊连通后,不走露天,距离也近了。为了解决办公室光线暗的问题,加了一个吊灯和一层白窗帘。换了一个大点的浴盆,并在墙上加了把手。何谦看到周恩来用的木床太旧了,正好钓鱼台国宾馆有不用的床就给换了一个。何谦原以为这次修缮西花厅,一切都是本着适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办的,没想到还是违背了周恩来的要求,给他造成工作被动,在住与不住上左右为难。
      房屋修缮用了两个多月时间,1960年3月20日完工,暂住钓鱼台的周恩来3月23日抽空回西花厅看了一下。他看到焕然一新的住房时,愣住了,严肃地问何谦:“为什么搞得这么好?”
      何谦回答说:“为了适用。”
      周恩来又问:“为什么要粉刷?”
      童小鹏说:“墙皮都脱落了。”
    “这样搞,造成浪费,影响多不好,我怎么回来住,不住又没地方搬。”周恩来批评中夹着为难。
      邓颖超赶紧分担责任说:“这件事我知道。”
      最后,周恩来说:“房子已经修了,不好再动。但必须把新加的吊灯和白窗帘拿下去,把原来的旧木床换回来。”
      随即,周恩来就到河北地区检查工作去了,何谦也随行。3月25日在天津,周恩来开会回到住处已经深夜1点,何谦向他汇报工作时,他又谈起了西花厅修房子的事。他表情严肃、语调亲切地说:“修房子我不反对,但为什么要修得那么好呢?你知道我要求严格,可你没有掌握这条原则。你和我一起工作20多年了,我的一切要求、习惯你最了解,国务院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修,把我住的地方修得那么好,影响多不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丝毫特殊。我不回去住吧,大家不安心,回去住吧,我又不安心。”
      周恩来沉思了一会接着问:“我在银行有多少存款?”
      何谦说:“你那么一点工资,什么费用都在里面开支,哪有多少存款!”
      周恩来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说:“赔又赔不起。”接着又自责地说:“这次修房子,那样一个修法我不知道,责任在你。但是,在修缮过程中我没回去看看,这是我的错。”听到这,何谦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
      为了这件事,周恩来还在国务院的会议上,多次作自我批评。他说:“我住的房子修了,你们去看看,我要求勤俭节约,自己没有做到。”“这次我在南方读书,到各地看了看,家里花了那么多钱替我修房子。我作检查是应该的,我最不安的是,我的房子修了,带了头了,这是个很坏的头。那么副总理、部长副部长的房修不修?我心中不安。”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这种修法他事前不知道,是秘书组织的。
      从此后,周恩来对房屋修缮控制得更严格了。1973年底房屋普查时发现,西花厅原池子岸石塌落,房屋的明柱和窗木失修,原漆起皮脱落,提出要维修。结果,秘书告诉房修部门说:“请示了总理,不让修。”
      周恩来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陋,室内只有写字台、小会议桌各一个和几把椅子,连沙发都没有。在查出周恩来得癌症后,毛泽东关心周恩来的健康,送给了周恩来一个特制的单人沙发。
     周恩来也不允许给他购置办公用品。周恩来习惯晚上办公,批阅文件,吊灯很不合适。工作人员想给他买个台灯,周恩来同意搞一个。工作人员见周恩来同意了,便提议由宾馆送一套。周恩来说:“自己用,搞那么高级干什么?”“不要麻烦宾馆,我不要。”“我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看。”周恩来说:“我们有工人,可以自己制作嘛。”于是,他请中南海的工人用铁管子、洋铁皮制作了两个落地台灯。周恩来使用的两个笔筒,一个是价钱最便宜的普通玻璃杯;另一个是乳白色的山水玻璃笔筒,破碎后,里外用橡皮膏粘合后继续使用。
                                                                       辑自《周恩来人生纪实》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