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清丰县档案信息网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韩村乡 | 固城乡 | 马庄桥镇 | 柳格镇 | 双庙乡 | 纸房乡 | 六塔乡 | 瓦屋头镇 | 巩营乡 | 仙庄镇 | 马村乡 | 高堡乡 | 大流乡 | 古城乡 | 阳邵乡 | 大屯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调查 馆藏珍品展厅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清代文书——题本的贴黄制度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更新时间:2017-3-22

  清代文书——题本的贴黄制度

6359272743358733336459486.jpg

    贴黄一制发韧于唐宋,而兴盛于明清。在宋代,贴黄制度十分流行,成为对奏章的补充说明,直到明初,尚有大黄、小黄、内黄、外黄等名目,其字数甚至超过奏章本身。明崇祯初年,惩于奏章冗滥,影响览阅批答效率,命内阁重新申定贴黄之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粘附牍尾,以便省览。”清朝因沿明 制,对贴黄的使用控制更加严格,仅限于对题本、奏本的内容说明。

    清代题本中地方衙门呈上的通本及刑部题本,例皆附贴黄,部本中则唯有刑部题本附有贴黄,坚持“仍将本中大意,撮为贴黄”的主旨,实为本章的内容简要。字数上规定一般在一百字左右,白纸墨字,字体与该题本同。

    通本上交到内阁汉本房,汉本房通常要将汉文贴黄翻译成满文,由满本房校阅审核后,抄成满文正本,附于通本汉文部分之后。以便皇帝阅览。



友情链接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