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敬业精神”之我见
摘要: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质。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多什么,只是一点精神;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少什么,也只是一点精神。但没有精神,一切皆无从谈起!敬业精神既是起点,也是目标,更是一日一日漫漫人生路中奋勇前进的动力。不论岗位多么平凡,不论工作多么普通,只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敬业精神”,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从而实现人身的最大价值。
主题词:档案工作 敬业精神 业务探讨
0引言
本人长期在档案室负责人岗位上工作,因单位调动从专职档案管理管理转为兼职档案管理,但对档案工作的热爱一直没变,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档案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敬业精神”,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企业做出奉献。在2008年浙江主网抗冰抢险战场上凭着对档案工作敬业的精神,为收集抢险现场第一手档案资料,行走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抢险现场大块大块的冰雪尚未融化,裹挟着山雨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冒着零下3度温度,一待就是几小时,饿了就啃一下冰冷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冷水,及时收集和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被授予“抗冰灾光明行动”优秀共产党员先锋队员称号和二等功臣。因此,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本人结合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谈一谈档案工作“敬业精神”的粗浅认识,与同行共享。
1.要以“和谐”为动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电力这个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落脚浙江,开始取代燃烧照明。电力把“水”、“火”(煤)等大自然之物转化为“电”,本身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曰:“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可见,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和”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影响。事实上,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只有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融洽,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才能产生一种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使档案工作成为企业管理和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工程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规范各项制度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对合同的全过程和动态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工作者要以敬业精神做好服务工作,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档案的生命力在于利用,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群众观点,千方百计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时时为利用者着想,处处为利用者创造方便条件。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解放思想,研究利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解决利用工作中的新问题,对现有的利用方式、服务手段以及工作制度等不断进行改革,以“和谐”为动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要以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
档案工作者要以敬业精神努力专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一份辛苦一分才”。古往今来,一切学识渊博、技术高超的人,无不是奋力攀登和不畏劳苦的强者。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肯下笨功夫,善于动脑子。既要多投身实践锻炼,又要注意学习科学理论,逐步使自己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胜任本职工作的水准。要虚心向行家里手们学习。搞好团结协作,协调关系。一个人的本领再大,能力再强,也是难以做出大成绩的。人本哲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仁”与“义”。“仁”是内在要求,“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规范、制度)。心理学上把一个人对于自我行为从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的统一评价,称为“良心”。档案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良心”活,档案工作是个默默无闻的工作,有些档案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被利用。这样,很容易就让档案工作人员产生侥幸心理:反正这个项目不太重要,有些档案不齐全不规范,就随他去了。结果,也许就有那么一天,碰到棘手的问题必须利用这份档案来解决,那就一切都晚了。如500千伏的工程结算过程档案很容易被忽视,材料多收集整理麻烦,认为最终有结算书,不保存无所为,实际上结算书不能反应审核的过程,以后要查找过程审核的责任就无凭无据。所以,我们要做到“良心无愧”,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敬业的精神做事。
3.要以“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要以“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我国古代的多位思想家均提倡敬业精神。孔子曾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语,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程颐认为:“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朱熹则认为,“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可见,敬是指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忘我投入,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敬业精神由来已久,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结合本人实际工作,以“敬业”精神做好超前控制,在工程合同签订前,应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如工程名称、地点、工程范围和内容、开工和竣工日期、工程质量保修期和保修条件、工程造价、工程价款的支付、结算的具体时间和要求、竣工验收办法、设计变更的管理规定),以及项目的合法条件、履约保函的范围、合同变更与索赔条款、工期延误的确认条款、竣工交付的条款等进行重点审核,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合同履约的可行性和合同双方的职、权、利加以明确。为合同网上流转便于相关部门同时利用,本人参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使合同档案全过程动态管理,满足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提高我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4.要有法可依,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要以“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情况,主动吸收当今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对诸如煮蛙理论、压力定律、手表定律、木桶定律加以灵活运用,明确档案管理职能,加强人性化管理。“钟表哲学”核心就是“有法可依”。“法”从何来?“法”来自于管理思想,通过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表现出来。“法”的制度化过程,就是文化影响和渗透过程。制定出大家认同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和规范特别是结合500千伏基建项目的特点规范合同管理,制订合同管理流程跟踪,实施全过程动态控制,根据不同类别的合同,对合同签订、结算制定不同的合同管理规则,使合同管理的流程适应当前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作为考核评价档案工作与组织行为的标准、尺度和准绳,从而产生了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具有“法”治意义的效力。
结束语: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是各项管理和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已在电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